极速加载中...
新蓝云
12-21 15:56
原创《天赐的声音》(第三季)
广播电视制作艺术(舞美)
舞美设计方案及艺术特点阐述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广播电视制作中心
《天赐的声音》(第三季)舞台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天顶、基础台和灯光矩阵墙。
一、天顶
其中天顶和基础台上下同型,类似跑道的形态。一方面,在直线与曲线的结合中实现了视觉运动的变化,增加了舞台的层次感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横向的直线构成拉开了视野向两侧延伸的倾向。
除了基础的跑道形结构,舞台中后区还分设了六个较小的六角圆环结构。大、小结构均利用灯带勾勒外部轮廓、渲染内部空间,制造了“圆”“硬”“透”的三维雕塑效果,也就是“立体感”“力量感”和“呼吸感”。
同时,在轮廓线条所容纳的空间中,设置了多种发光特性的灯具,以编程响应不同歌曲的情感表达。
二、基础台
基础台在跑道形轮廓中设置了大量升降舞台,既可以单独上升成为视觉中心,又可以成排或成列上升,制造联合演出的体量感,或对抗演出的冲突性。同时,升降台的立面以自发光景片装饰,既可以隐藏机械结构,又增加了表现的可能。
在材质方面,基础台地面选用了黑色的高反光贴面,首先,隐藏了舞台本身的各种瑕疵;其次,利用了倒影的虚像增加了高机位的景深和内容;最后,在偏振中被规避的中性调内容增加了画面的对比度。
三、与舞美造型镶嵌的矩阵墙
灯光矩阵墙以条形像素灯体现的平行线条为基础,在垂直中轴线上稍作收缩,呈现出向左右两侧发散的分布。
一方面,利用灯光程序,使光点在视觉完形中构成各种方向的线条,不断超越灯架本身的横向结构,改变视觉运动的方向;
另一方面,在异型灯架结构上设置了多种发光特性的灯具,以不同的数量和光束质感组合、交错出现,响应了音乐中的旋律性和节奏感,塑造多变的情感表达。
四、象征意义和变化
上下呼应的环状结构搭配垂直的光速造型模拟了古典希腊建筑中的圣殿造型,单单从天顶的大小圆环组合来看也可以理解为喷射式飞船的引擎。两种视觉象征都可以以“神圣”和“降临”的意味指向本节目“天赐之声”的主题。
另一方面,由灯带显现的舞美结构可以被轻易改变。在必要的情景下,舞美轮廓隐入黑暗,取而代之的是光束造型或实景造型构成的全新空间,完成从电视舞台向剧场舞台的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