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加载中...
新蓝云
03-24 16:59
原创2021年06月25日 星期五《小新说事》
6月25日 新闻提要
提要一:
1. 全国首个下沉式火车站启用
【同期声】市民 唐鼎雁:这次改造以后,非常漂亮,所以我一定要第一班车来感受一下。
【同期声】“铁路迷”:非常激动的心态来面对新站,来看看它的新面貌。
2. 重走一大路 上海到南湖
【同期声】上海游客 贾妙英:我1989年入党的,目的就是到红船去看一看,再去重温一下。
【同期声】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之孙 董绍新:他们当年怀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去奔赴嘉兴。我们现在要更加努力,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
3. 老党员捐出1000把老军号
【同期声】捐赠人 董利华:我希望我们的党繁荣昌盛,领导我们全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幸福生活越来越好。
提要二:
1. 有老张 我们100个放心
【同期声】四楼业主 魏茗:现在总算梦想成真了,真是高兴死了。
【同期声】业主代表 张欣民:这次讲到底,一个是国家政策好,第二个业主大家思想统一。
2.公厕变驿站
【同期声】市民 徐阿姨:我们没事到这里坐坐也蛮好的,卫生设施现在也好得多了。
【同期声】浙江嘉兴温暖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驿站经理 张佳欢:市民可以免费带着杯子来取水的,另外还有一些便民服务箱,里面是有一些打气筒、针线包、放大镜。
3. 3D光雕投影惊艳亮相
【同期声】《光•禾》建筑空间光雕秀艺术总监 比利时DIRTY MONITOR数字艺术 工作室创始人 Mauro Cataldo:能有这样一个合作,本身这就是一个荣耀。我真的非常想尽快能来嘉兴实地感受风土人情。
全国首个下沉式火车站启用
【导语】盼了两三年,盼了上千天,今天是一个非常大非常大的大日子,嘉兴四个百年百项重点工程项目在今天全部启用:新的嘉兴火车站、市中心的子城遗址公园、被称为嘉兴腰线的快速路以及有轨电车工程集中竣工。今天有着110多年历史的,党的一大代表从这里下车、上车的嘉兴火车站也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客人,一起来看看这座“森林中的火车站”。
【配音】市民唐鼎雁在嘉兴火车站边上的一座写字楼上班,今天一早就过来买了一张去海宁的车票,不过她去海宁并不是要办什么事情,完全是为了从这个新车站坐一回火车。
【同期声】市民 唐鼎雁:这次改造以后,非常漂亮,所以我一定要第一班车来感受一下。
【配音】这个小伙子是个铁路迷。
【同期声】“铁路迷”:非常激动的心态来面对新站,来看下它的新面貌。
【配音】漂亮又极具科技感的新车站,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同期声】金女士:漂亮漂亮,比以前漂亮多了。
【同期声】旅客:感觉挺现代化的,比以前好很多。
【配音】车站大厅设了留言帖,不少市民都写下了自己的感言。
【同期声】市民 周阿姨:(写的是作为嘉兴人)感到幸福。
【配音】周阿姨68岁,是个老嘉兴,嘉兴火车站是她童年就有的记忆,嘉兴火车站的巨变让她非常得感慨。
【同期声】市民 周阿姨 :(以前)春节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有时候就爬到那个行李架上去。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太舒适了,坐火车也是一种享受,幸福感满满。
【配音】改建后的嘉兴站站房的面积是原来的3倍多,设南北两个站房,相比之前,硬件设施有了巨大的提升。今天上午,也有不少嘉兴火车站的退休老员工来参观。段文倩退休前在票房工作,她说以前车站的地道坑坑洼洼,经常有积水,旅客的大件行李还要人工背上站台,现在有了电梯就好了。
【同期声】嘉兴火车站退休员工 段文倩:候车室里生态环境也很好,还能植树,座椅也很漂亮。
【同期声】嘉兴火车站退休员工 张志林:完全是焕然一新,面貌大变。
【配音】记者了解到,从今天开始,嘉兴火车站增开26趟列车,其中动车20趟,办理客运业务的旅客列车总数增加到124趟,开行方向覆盖长三角、华中、华南、华北等地区。
重走一大路 上海到南湖
【导语】看完了这100多岁,但是又最年轻的嘉兴火车站,我们再来看今天一趟特别的列车Y701,它是长三角第一趟红色旅游列车。今天它的发车,也意味着上海到嘉兴南湖的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红色旅游路线同时开通。跟着我们的记者一起来体验一下。
【记者现场】记者 张珺旖:我现在是在上海西站,再过几分钟,我身边的长三角首趟红色旅游列车将从这里出发,前往嘉兴站,带领游客们通过“重走一大路”,感悟百年前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足迹。
【配音】上午8点48分,Y701次满载首批1000多名体验游客,开往嘉兴。
【现场声】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同期声】西藏游客 罗布占堆:生活还是挺好,跟以前比起来要好几倍、翻倍,有很大的变化。
【同期声】上海游客 贾妙英:我们从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9000多万共产党员,很不容易的。我1989年入党的,目的就是到红船去看一看,再去重温一下。
【配音】Y701,寓意七一建党节。列车共有10节车厢,其中两节为红色教育主题车厢,包含主题陈列、初心邮局、红色书籍读书角等,为游客们带来沉浸式体验。
【同期声】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之孙 董绍新:我们现在是可以很轻松的、很愉快的,看着窗外的这些美景,但是我们的国家那会儿是积贫积弱的,他们当年怀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奔赴嘉兴。我们现在要更加努力,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
【配音】走下列车,大家继续沿着党的一大代表当年走过的路,参观今天新落成启用的嘉兴火车站复建1921站房、宣公弄历史街区、狮子汇渡口,再乘坐南湖渡船,前往湖心岛瞻仰红船。
【同期声】游客 邹衍:刚才沿着一大代表的路线走的,重走一下。每次来,每次感觉都不同。
【同期声】小学生 吴雨宸:我希望我和同学能像红船一样,劈波向前、奋勇争先。
【配音】“重走一大路”最后一站,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本月初,纪念馆完成展陈调整,推出名为《红船起航》的全新展览,运用大量新技术、新形式,全面展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
【同期声】中共早期领导人俞秀松继子 俞敏:我觉得很震撼,相比以前来说,不管是展陈内容、方式,都提升了很多。
【同期声】南湖革命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 张宪义:这是南湖革命纪念馆于2011年落成开放后,基本陈列首次全面改版提升。参观的游客呈现了三个可喜变化:八成来自全国各地,八成是散客,八成是“80”“90”后。
【配音】接下来,嘉兴将不断优化“重走一大路”红色旅游路线,让游客们身临其境学习党史、感悟精神、汲取力量。
老党员捐出1000把老军号
【导语】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湖革命纪念馆经过半年的升级改造,重新开放了。里面有很多的展品将是第一次跟世人见面,我非常推荐大家去看一看,特别是要上三楼看看那里的天花板,那里高高悬挂着490把军号,寓意是吹响胜利的凯歌,而这些货真价实的老军号都是我们嘉兴的一位老党员收藏和捐赠的。
【配音】南湖革命纪念馆三楼顶上,整齐地陈列着490把军号,这些军号都是来自部队的真家伙。这些军号如今在这里安家,也算完成了董利华一个最大的心愿。
【同期声】捐赠人 董利华:把战争年代的精神、自我牺牲的精神,我就把它收回来。带回到哪里呢,带回到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南湖红船的起航地,归属到中国共产党的大家庭。
【配音】实际上,董利华一共捐赠了1000把军号,而对外展示的只是一半,其余500多把珍藏在纪念馆的文物库里。这些军号全都是董利华多年来从红军长征路沿线的各城市、乡村收集而来。这三把来自江西瑞金的泽覃乡,董利华印象尤为深刻。泽覃乡是为了纪念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而命名的。当年毛泽覃带领红军掩护当地群众而牺牲,村里有个老人珍藏了见证这段历史的三把军号。刚开始对方怎么都不肯割爱,直到董利华亮出了共产党员证。
【同期声】捐赠人 董利华:他后来信任我了,他说你要答应我,你一定要成为红色的传播者,我今天给你,去传播我们的红色故事、革命精神。
【配音】如今这三把军号全都在南湖革命纪念馆,董利华也兑现了对革命老区老人的承诺。
【同期声】捐赠人 董利华:这是我对国家的家国情怀,也是展示我们热爱党、感恩党、永远跟党走的这一种思想和自己对党的一份真心。我希望我们的党繁荣昌盛,领导我们全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幸福生活越来越好。
通车了!回家了!
【导语】从2019年1月19号到今天,我们嘉兴快速路环线,也就是大家平常讲的高架一二期工程全线竣工开通使用。两年多时间里面,有将近4000位建设者参与了这个大工程。他们来自全国,来自五湖四海,因为疫情,这两年实在是太难了,很多人都没有回家。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完工,很多人一直在嘉兴坚守到了最后一天。今天通车以后,他们终于可以回去了。
【配音】略显疲态的男人叫佘红斌,昨晚又忙了一个通宵。他在宿舍眯了一会儿,就又回到了路上,和同事对隧道路段做最后的调试和安全检查。虽然累得快趴下了,但他的内心却十分亢奋。
【同期声】中铁隧道局嘉兴快速路环线一二期工程土建3标段 党工委书记 佘红斌:毕竟经过两年的建设,即将迎来胜利的时刻,大家心里面还是非常激动,再苦再累没有一个人叫。
【配音】佘红斌43岁,老家四川,正经的985大学铁道工程专业毕业。从业二十几年来,他跑遍了全国,先后参建过十几个大项目。2019年他和团队来到嘉兴,参与建设快速路。佘红斌负责的土建3标段,东起纺工路,沿长水路西至新气象路,是市区快速路环线唯一的一段地道段,全长2公里多,采用“主线地道+地面辅道”的形式。开工第一天,佘红斌就进入了状态。
【同期声】中铁隧道局嘉兴快速路环线一二期工程土建3标段 党工委书记 佘红斌:所有的管理人员,晚上看图纸,白天就去跑各方面的联络。我们该协助协助、该帮忙帮忙,始终围绕快速打开施工局面,每天都在奔跑。
【配音】根据计划,土建3标段其中一段南北双向201米的顶管隧道要从南湖大道底下穿过,整个隧道断面宽度超过14米,计划建成3车道。而之前世界上建成的顶管隧道,一般都只有2车道,宽度只有10米。这是一个复杂且难度很高的挑战,如果能够建成,那就是世界第一。办法总比困难多,佘红斌和同事们找来了中国自己研发的世界第一大顶管机“南湖号”。2020年6月18号,这个700多吨的大家伙正式进场,配合掘进队24小时3班制循环作业。
【同期声】中铁隧道局嘉兴快速路环线一二期工程土建3标段 党工委书记 佘红斌:每天大家汗流浃背,我们掘进队的队员们,中午吃饭都在隧道里面吃。
【配音】2020年10月21号,南湖号破土而出,世界最大的矩形顶管隧道实现双向贯通,创造了世界第一。进入这段隧道,给人第一个感觉就是宽敞,而这背后,凝聚的是众多建设者们的智慧和汗水。在嘉兴两年多,佘红斌几乎每天都在工地上。两年多来,他看着这条寄托了嘉兴人民厚望的道路一点点建成,蓝图一点点变成现实,心里有自豪,也有激动,还有不舍。对嘉兴人来说,快速路完成意味着开始,但是对于佘红斌他们来说,则意味着跟嘉兴告别。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如今任务已经完成,是时候回老家好好陪陪老婆和孩子了。
【同期声】中铁隧道局嘉兴快速路环线一二期工程土建3标段 党工委书记 佘红斌: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终于向嘉兴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此时此刻内心非常激动,这一天也必将在我人生个人的履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老张 我们100个放心
【导语】这两天,市区同乐路桂花苑2幢的老人们都非常开心,楼道加装电梯项目终于是开工了,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再也不用辛苦爬楼了。他们打来电话,强烈要求我们表扬一下三楼的一位“带头大哥”。
【现场】张欣民 和 施工负责人 顾平:最好在这个路面恢复之前(把绿化移掉),把这段绿化带硬化,恢复成道路(好的,好的)。
【配音】桂花苑2幢是一梯一户,总共五户人家。加装电梯的位置在楼房东面,这样居民上了电梯,不用爬一个台阶,就直接进家门。
【同期声】业主代表 张欣民:这里一动工我就松了一口气。
【配音】楼里五户人家,基本都是老人,因为没有电梯,有人已经想买外面的电梯房。去年十月,有居民听说嘉兴加装电梯的政策,而且政府还会补二十万,于是老张就有了这个想法。加装电梯最关键是统一思想。二楼的魏芸走路不方便,支持装。三楼就是老张自己,四楼是魏芸的姐姐魏茗,已经70岁了,也支持。五楼是最高层,也同意装。
【同期声】业主代表 张欣民:希望他(一楼)支持这个工作,他满口答应。
【配音】大家都同意,那就要找一个牵头人。老张是房产公司退休的,熟悉业务,于是顺理成章被推荐为代表。
【同期声】四楼业主 魏茗:很放心的。推荐他,我们是一百个放心。
【配音】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钞票怎么分摊。一般来说,楼层越高,出钱越多,楼层低的,出钱少。考虑到五楼业主经济有点紧张,他们想出折中的方案,那就是一楼不出钱,楼上四户人家平均分摊。
【同期声】业主代表 张欣民:我们是平摊,不讲楼层高低。
【配音】然后就到了第三步,选电梯。俗话说货比三家,老张跑了三家电梯公司,让他们给出报价。经过测算,加装电梯总的费用54万多,政府补贴20万,业主们自己要承担34万多。二楼到五楼平均摊,每户人家出八万五千左右。
【同期声】二楼业主 魏芸:一家人家拿出八九万。换个房子100万都不够贴,(但你二楼不是出得多了吗)但是我姐姐在四楼呀,这个就不算了,大家只要能够把这个事情促成了。
【配音】前期要做的工作很多,老张费心费力在跑。他说这个事情既是为大家做,也是为自己做,所以完全不觉得累。
【同期声】业主代表 张欣民:很透明的,他们也相信我的。
【配音】前期各种材料都准备好,交给社区初审,社区组织公示。公示过了以后,整幢楼全体业主把这项工程总承包给一家企业,包括设计、施工和采购,后面的流程就由总包单位去办。今年3月1号,加装电梯方案通过了十多个部门参加的联合审查。不过开工前,又出现新问题。因为电梯用电和居民用电是不能混在一起的,需要对电箱进行改造。而改造又要花不少时间,这样开工又耽搁下来,好在街道领导很给面子。
【同期声】业主代表 张欣民:电力设备改造同步进行,这样使这个项目能够正常开展。
【配音】今年6月,施工队进场,再过三个月,电梯就能装好了。
【同期声】四楼业主 魏茗:起先的时候,还不敢相信。
【同期声】二楼业主 魏芸:我房子不搬了,感谢政府,感谢共产党。现在这么一弄,我们年纪大的人都受益了。
【配音】社区书记王清红说,加装电梯的政策出来后,咨询的居民有不少,桂花苑2幢全体业主都同意,又符合加装条件,所以社区和街道也是全力推动这件事情。
【同期声】南湖区新嘉街道花园社区党委书记 王清红:发现这个业主代表也是非常负责认真的,我们也是想把桂花苑小区的电梯安装作为我们社区的一个示范。
【配音】看到桂花苑2幢胜利在望,附近小区几个想加装电梯单元的业主们也来取经。
【同期声】业主代表 张欣民:这次讲到底,一个是国家政策好,第二个业主大家思想统一。
【同期声】四楼业主 魏茗:感谢政府、街道、社区对我们百姓的关心,我是100个感谢。
【尾口播】我想以后还会有很多老小区要加装电梯,也会出现各种矛盾、各种纠纷,但我觉得邻里之间,互相体谅,如果条件好的可以多出一点,不要太计较,毕竟有了电梯,不但你上下方便,这房子也更值钱了。
公厕变驿站
【导语】接着我们来关注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嘉兴从去年开始对公厕进行一场厕所革命,在公厕的外形、功能、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提升改造。现在它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公厕不叫公厕,改叫城市驿站。大家可以到里面去休息,还能看书、喝咖啡等等。好消息是马上又有4座城市驿站要对外开放了。
【配音】这里是市区文昌路嘉兴学院附近的禾城驿温暖嘉驿站,外观独特。
【同期声】嘉兴市宏正设计有限公司 厕所革命总案长 陆劲松:它没有一根柱子,它完全是一个异形的,拱形的建筑。
【同期声】浙江嘉兴温暖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驿站经理 张佳欢:像文昌路驿站是偏向嘉兴学院附近的,我们在室内就更偏向于,比如说喝咖啡,看书,看一些电影这些。
【配音】这里是明月公园驿站。
【同期声】嘉兴市宏正设计有限公司 厕所革命总案长 陆劲松:我们中式里面的一个叫院子套院子,再套院子的,一个互动性的驿站,它的互动性会更好。
【配音】这个位置原来是公园的入口。结合原来的建筑,驿站焕然一新,分为公共卫生区和休闲区,还有空调,卫生区还配备母婴室、残疾人设施,休闲区装上了桌椅,方便大家休息。
【同期声】市民 金阿姨:比较人性化。
【同期声】市民 徐阿姨:我们没事到这里坐坐也蛮好的,卫生设施现在也好得多了。
【同期声】浙江嘉兴温暖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驿站经理 张佳欢:包括冷热水的饮水机,市民可以免费带着杯子来取水的,另外还有一些便民服务箱,里面是有一些打气筒,针线包,放大镜这些便民服务措施。
【配音】七月中旬,文昌驿站、范蠡湖公园驿站、东方路驿站、明月公园驿站四座驿站将对外开放。目前,嘉兴市区已经建成20座禾城驿温暖嘉驿站,每一个驿站都有不同的特色,都是一处景观。
【同期声】嘉兴市宏正设计有限公司 厕所革命总案长 陆劲松:跟建筑,跟你的未来的运营使用功能进行融合,每一个都不同, 每一个都有符号代表的驿站,为这个城市,洒落在每一个角落,点亮这个城市。
3D光雕投影惊艳亮相
【导语】这几年嘉兴城市面貌可以说变化日新月异,也吸引来很多高规格的表演。接下来又有一场国际大师的作品表演在嘉兴亮相,我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现场一段】光影秀
【配音】光雕秀的位置在市区光明街,文生修道院北面,中间是苏州塘,西面是原先的嘉丝联茧库,一共两幢老房子,在这里,以前办过福兴丝厂、禾兴丝厂、嘉兴丝厂,不过这回是作为光雕秀的建筑载体,呈现画面。投影的作品叫《光·禾》,一共四幕,结合了三塔、运河、石榴花等等嘉兴元素,呈现“禾城出万物世界”的无限变化。
【同期声】上海市政总院专业总工程师 中国~欧盟国际艺术节首席空间艺术专家 《光·禾》总导演 钟律:这个四幕其实都是表达了光对于这个城市带来的幻想。希望大家,市民通过这个四幕吧,看到了自己城市的历史。
【配音】光雕投影是用投影仪把光投射到建筑墙面上,产生三维画面,这次的作品是中方和比利时团队合作完成的,是一个国际化的大作品。
【同期声】上海市政总院专业总工程师 中国~欧盟国际艺术节首席空间艺术专家 《光·禾》总导演 钟律:要非常清楚整个建筑,它的楼梯,窗户,包括它的建筑空间,都进行精细化的测量,数据都是进行一个三维的建立,之后再对光影,光雕的三维再进行一种融合设计。
【同期声】《光·禾》建筑空间光雕秀艺术总监 比利时DIRTY MONITOR数字艺术工作室创始人 Mauro Cataldo:能有这样一个合作,本身这就是一个荣耀,我真的想尽快能来嘉兴实地感受风土人情。
【配音】记者了解到,光雕秀将进行试运行,每天晚上7点半左右开始表演,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去观看。
组稿:果蔬上市采摘忙
【导语】天热起来了,最近很多本地蔬菜水果陆续上市,迎来了一波采摘高峰,我们到各地去看一看。
分标题1:南湖红菱 新品面世
【字幕】秀洲区油车港镇池湾村
【现场】水中拍摄采菱
【同期声】采菱师傅 王文娟:我最快的时候,南湖菱,在河里采80斤,一个小时最快。
【配音】三四个人一字排开,一个大棚,大概需要一个上午采完。
【现场】水中拍摄洗菱
【配音】去年头茬南湖红菱开采时间是7月31号,今年提早很多。南湖菱本来是绿色的,现在的南湖菱为什么变成了红色。原来这是嘉兴市农科院,为了迎接建党百年特地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同期声】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千千生态农场总经理 徐平华:这个品种他们育了很长时间,就是采用我们原有的南湖菱,跟另外一种红菱杂交以后,这个菱才是红色的。
【配音】从现在开始,一直采到9月份结束。绿色南湖菱一般到八月中下旬开始采摘。
分标题2:杨梅上市 主播帮销 海宁台
【配音】上午九点半,五十名游客在尖山闸口村村民的带领下,到山上采杨梅。这些游客都来自绍兴,都是由一个叫桑叶的海宁热心市民组织前来的。
【同期声】游客 蒋玉珍:我第一次来就是朋友介绍过来的比较好,我下星期还要来。
【配音】除了组织外地游客来采杨梅,桑叶还请来四位网红到现场直播,6月10号第一天开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22万,来自上海的蒋琳峰就是通过抖音直播知道了尖山杨梅,因为他的奶茶店每天都需要用到大量杨梅,于是他专门开车来采购。
【同期声】上海网友 蒋琳峰:像我们去年一年,我们几家直营店要用掉五吨的杨梅鲜果,如果明年有机会的话,还是给他做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
【同期声】海宁网红 机车女神:现在的网络特别强大,因为网络强大,他们会知道海宁还有尖山,有杨梅。
分标题3:空中西瓜 轨道运输 平湖台
【记者现场】记者 高强:我今天来到的是曹桥街道的绿野果蔬合作社,在这个大棚我们看到了挂在空中的西瓜,像一个个绿色的灯笼一样,十分好看。我们仔细看,西瓜的藤蔓是沿着支架向上攀爬生长的。
【配音】合作社社长朱卫说,以前他就在网上看到过关于空中西瓜的介绍,后来又去湖州德清参观过,觉得很新奇,这种方式也很适合让游客采摘。
【同期声 平湖市绿野果蔬合作社社长 朱卫:如果是一般的地爬式 高温把那个西瓜晒到 有的时候那个瓜是烤熟的 自然熟更好。
【配音】这批空中西瓜已陆续成熟,进入采摘销售期,因为品质好果型漂亮,价格可以卖到10元一斤。
【记者现场】记者 高强:接下来就给大伙儿介绍一下我们基地里的一个秘密武器,就是我身边的这个多功能遥控轨道车。那接下来我就需要坐我们的遥控轨道车,把我们的四大箱的西瓜运到我们的目的地。接下来,我们就~走着!
【现场】坐车一段
【配音】这辆遥控多功能轨道车长2.5米,最大载重2000斤,是自行设计制作的。
【同期声】平湖市绿野果蔬合作社社长 朱卫:也是与时俱进 现在农业发展也需要一些新的东西 农民也迫切需要一些新的使用的生产工具。
拉滚:百年百项短视频
【口播】节目最后,我们通过一个短视频来浓缩我们嘉兴今天启用的这一批百年百项重点工程,感受我们家乡的全新面貌。
【短视频:百年百项】
今天的《小新说事》就是这些,如果你对我有什么话说,可以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屏幕右下方的二维码,加一下我们的公众号,或者打114转《小新说事》,我们明天再说。
2021年09月10日 星期五《小新说事》
1. 教师节特别报道:我和宇凡有个约定
【同期声】退休老师 陈孝林:我就问小宇凡,你想读书吗,你想识字吗,他说非常想,做梦也想。
【同期声】小宇凡:要是没有他,我还是文盲。
2. 这个冬天不再冷
【同期声】秦山核电电力营销处副处长 浙江零碳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陈芳斌:通过小区的换热站来进行对咱们居民的供暖。
【同期声】海盐县发改局局长 王祖利:为浙江省、嘉兴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海盐样板。
3.一线聚焦:百万养老院 为何被闲置?
【同期声】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南村村民 张女士 :弄得那么好一个人都不来养老啊,空的。
【同期声】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南村党总支书记 王冬冬:上面财政资金补助80%,那么我们何必还要村里面花钱去投入?总的项目(花费)两百万左右。
1. 小新说防骗:“国安局警察”爱上按摩技师
【同期声】阿芬:他说老婆,明天杭州市的一个省长,接儿媳妇要包红包,我的钱不够,他说你寄点给我。
【同期声】平湖市公安局钟埭派出所警察 朱啸峰:平常喜欢说大话,经常在外面去骗人。
2. 吃饭不能太匆忙 甲鱼骨头刺小肠
【同期声】汤师傅: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起来,只有滚到地上。
【同期声】浙江省荣军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涂期清:我一看CT,肚子可能有个异物,异物穿破了肠子。
教师节特别报道 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
【导语】今天是教师节,祝老师们节日快乐,你们辛苦了!我们一直把老师比喻成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点亮他人。但是我还是希望老师做个电灯泡,不用燃烧自己也能照亮别人。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也都被问过同样一个问题:长大以后你要干什么?老师应该是一个重要选项,都要做老师。教师节,我们来认识三位老师,他们是师生三代。老师当年的学生成了老师,学生的学生如今也成了老师,就这样一棒接一棒。更巧的是,这几位老师还在同一所学校教书。
【现场声】英语课现场一段
【配音】戴飞菲是嘉兴高级中学一名英语老师,而她自己也是嘉高2003级的学生。2013年,她研究生毕业以后回到了母校。做老师也是她年少时的梦想。
【同期声】嘉兴高级中学 教师 戴飞菲:年少时这是一种情怀或者向往吧,心之所向,情之所系,能够让自己的专业学以致用,我觉得跟教师这个行业是有一个很完美的契合点。
【配音】今年是戴飞菲工作的第九年,今年做班主任。这个学期她迎来了新一届高一学生,大家都很喜欢这位大姐姐。
【同期声】学生 姚喆涛:我感觉是很有气质的,上课感觉就是娓娓道来。
【同期声】学生 徐博凯:和蔼,感觉很友善,课上的话也会跟我们有说有笑的。
【配音】在学校另一间教室,44岁的马国良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历史课。马老师2001年参加工作,三尺讲台已经站了20个年头,当年的戴飞菲就是马老师的学生之一,如今两人既是师生,又是同事。
【同期声】嘉兴高级中学 教师 戴飞菲:有自己很帅的一方面,自己在讲台上的风格也是很凸显的,他的专业功底也是非常得深厚,反正我们文科班的孩子都是被他深深吸引的,所以马老师就是一个对我们影响非常大的老师。
【同期声】嘉兴高级中学 教师 马国良:其中有一部分我的学生选择了当老师,我在想,他们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到,曾经的母校的老师,给他们一种榜样的力量。
【配音】马国良老师是秀州中学93级的学生,96年毕业。也是很巧,马老师在嘉高也有自己的老师,那就是嘉高的校长张益民。张校长当年是马老师在秀州中学的地理老师。虽然教过的学生很多,但张校长对马国良这位学生也是印象很深。
【同期声】嘉兴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 校长 张益民:在班级里面应该说也是一个比较勤奋好学、非常认真的学生。
【配音】马国良老师说,得益于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他也是从小就有做老师的理想。
【同期声】嘉兴高级中学 教师 马国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是义无反顾地,把最前面的志愿都填了师范类的院校。
【配音】记者了解到,嘉高校长张益民今年55岁,教书育人已经36年,他的家庭就是个教育世家。张校长说,看着自己带出来的学生成了老师,学生的学生也成了老师,感到非常欣慰。
【同期声】嘉兴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 校长 张益民:我也感觉到作为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
【配音】曾为恩师,今为同事。老师也都曾是学生,每个老师,也或多或少会有当年自己老师的影子。作为老师站上了讲台,初心不变,传道受业解惑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这也是张益民张校长的期望。
【同期声】嘉兴高级中学 教师 戴飞菲:这个接力棒不仅要传下去,而且我们希望这个棒子传得越来越好,言传身教,这四个字我觉得在这里是最好的写照。
教师节特别报道 我和宇凡有个约定
【导语】嘉善县有一位退休老师,退休以后还在发光,不过他只照亮一个学生,但是我觉得足以改变这一个学生的一生。
【字幕】每个工作日早上7点半,陈孝林(76岁)都会准时来到小宇凡家。
【现场】陈孝林 和 小宇凡:小宇凡,我们要上课了。来,拉拉手,小朋友好(老师好)今天我们上一首古诗,你喜欢古诗吗(很喜欢)。
【配音】陈孝林76岁,以前是嘉善西塘茜墩小学的校长,退休十几年了。他的这个学生叫小宇凡,今年16岁。小宇凡患有先天性脑瘫,手脚残疾。今天的课上,陈老师教的是唐诗《题竹林寺》。
【配音】陈老师早就退休了,和小宇凡非亲非故,两人差了整整60岁,怎么会成为师生呢?事情还要从2017年11月说起。当年嘉善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找到陈老师,希望他能帮忙关照一下同村的残疾孩子小宇凡。
【同期声】退休老师 陈孝林:我就问小宇凡,你想读书吗,你想识字吗,他说非常想,做梦也想。这天晚上回去我就想了,我退休了,我来教他识字。
【配音】就这样,退休老师陈孝林重新上岗,他风雨无阻。小宇凡还记得,开学的第一课,陈老师教会了他端正坐姿。
【同期声】退休老师 陈孝林:一拳一寸一尺,眼睛离书本一尺, 胸到桌子一拳,握笔笔尖这里一寸,他做不到,动得不停,所以我这里就教了好几天。
【配音】接下来是学写字,小宇凡的右手不灵活,平常都是左手写,有时候用力过猛,本子也会扯破。陈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也特别刻苦,这厚厚一沓都是小宇凡的写字簿。这一本最早,也是他最珍惜的,上面写着他自己的名字,还有爸爸妈妈的名字,爷爷奶奶的名字。
【同期声】小宇凡:(上学辛苦吗)没有那么辛苦(为什么)陈老师很好的。
【配音】虽然身体上跟健康孩子有差距,但小宇凡的字特别工整,一点都不输别的孩子。几年下来,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现在看书、看电视完全没问题。他甚至活学活用,自编了一些白话诗,比如这首《折翅的小鸟》,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的乐观和坚强:我那折断的翅膀,渐渐地修复,总有一天会振翅高飞。
小宇凡最喜欢的是唐代诗人李峤写的《风》,每次背,他说都能体会到自由自在的感觉。
【现场声】小宇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背得好,背得好)。
【配音】当年陈老师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在三年内教会小宇凡3000个字。去年年底三年之约到期,超额完成任务,小宇凡一共学会3400个汉字,90多首古诗,还写了40多篇作文。
【同期声】小宇凡的奶奶 李玲英:讲不出的好,辛苦。
【配音】今年他又立了个新目标,再用三年教会小宇凡新华字典里的常用字,再学会100首古诗,写60篇作文,60首小诗。
【同期声】退休老师 陈孝林:当然有信心,如果提前完成最好,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我就四年、五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嘛。
【同期声】小宇凡:非常感谢陈老师来教我,很棒的,要是没有他,我还是文盲。
这个冬天不再冷
【导语】江南的冬天又湿又冷,如果能像北方那样冬天有暖气那就太好了。这个梦想对于嘉兴海盐的很多居民来说,今年年底就能实现,当地利用核电站机组在冬天剩下的热量,给居民家里供暖。
【配音】海盐县秦山大道靠近县城的一段,挖出了一条两米多深的沟,工人正在焊接里头的管道。这就是海盐县的核能供暖节能工程示范项目,主干线全长10公里。记者又来到枫叶新村,这里也正在施工,部分管道已经铺好了。
【同期声】秦山核电电力营销处副处长 浙江零碳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陈芳斌:这个主管道施工完成之后,通过支管进入到相应的小区,通过小区的换热站来进行对咱们居民的供暖。
【配音】根据计划,核能供暖节能工程示范项目将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12月正式供暖。整个核能供暖节能工程分三个阶段,到2025年,核能供暖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基本可以覆盖海盐主城区还有秦山街道、澉浦镇。
【同期声】海盐县发改局局长 王祖利:我们也考虑了我们第一期当中的老年公寓,让我们的老年人最先能够享受这一民生项目的福利。同时,我们还将会围绕县城主城区,以及澉浦、秦山的全域,为我们的居民、企业提供我们的热源。
【配音】相比传统的煤炭、天然气,核能是清洁高效的能源,通过技术改造,利用秦山核电机组冬天剩余的热量,实现热水循环供暖。
【同期声】秦山核电党委副书记 总经理 邹正宇:相比于用电来取暖的话,它的效率又高了很多,实际上如果说算一下的话,如果要产生1度电的话,我们需要3度的热量,那么我们直接把这3度热量来供热,这个效率也就是说相当于300%的提升。
【配音】经过测算,核能供暖项目每年可以减少标准煤2.4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817吨、氮氧化物908吨、二氧化碳5.9万吨,具有明显的环保作用。邹正宇表示,核能供暖也是非常安全的,有一整套的安全设备来保障。
【同期声】海盐县发改局局长 王祖利:目前,海盐县正与秦山核电积极落实“碳达峰 碳中和”要求,携手共建“零碳未来城”,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国际领先的零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浙江省、嘉兴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海盐样板。
助力新家梦 锦旗送社区
【导语】冬天用上核电站供应的安全暖气,海盐县的居民很高兴。南湖区新嘉街道北京路社区嘉丝联宿舍的居民最近也很兴奋,因为他们小区成功被征收了。居民给我们打电话,说要送一面锦旗给居委会干部,感谢社区干部帮他们完成了“搬新家”的梦想,大家知道,征迁、拆迁什么的一直是很敏感的事情,搞不好就要闹出事情来,但是最后弄得皆大欢喜送锦旗还真是不多见。
【现场】被征迁户们:书记,这一段时间辛苦了(没什么)吃饭也没时间,脚不着地地忙这个活,我们真的感谢你(谢谢)。
【配音】下午2点,嘉丝联宿舍7幢的12位居民代表齐聚一堂,他们说自己没什么特别的表示,就是想送面锦旗表达感激之情,感谢的是社区干部不辞辛劳,完成了最后的收购工作。
【同期声】被征收户 黄静珍(78岁):我们看到书记真的是日夜不停,上午很早就来了,衣服全部湿光,吃饭来不及吃。
【配音】嘉丝联宿舍位于嘉禾北京城北侧,东升路以南,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4幢房子共有居民112户。经过近40年的风吹雨淋,已经相当破败,墙面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补丁,再加上地势低洼,下雨天经常出现雨水倒灌。今年7月19号,4幢房屋分4个项目分别启动收购程序,嘉实集团是收购主体,新嘉街道和社区负责实施。其中最难的就是今天来送锦旗的居民所在的7幢,这栋房屋共有居民50户,占总项目的近一半,统一意见非常难,有一户不答应,收购计划就要流产,眼看着其他幢一户户都签约完成了,多等的二十几天里,7幢的居民心急如焚。
【同期声】被征收户 黄静珍(78岁):越到后面困难越重,最后一天,大家的心都荡在喉咙口,拆不掉真的尴尬了……
【配音】也是好事多磨,终于在截止日前,7幢也实现了100%签约。据了解,算上补贴和奖励,折算下来,每平方有两万三,皆大欢喜。
【同期声】被征收户们:(我们等了几天了)好久好久(蹲守了好几天)一个礼拜多肯定有,每天白天就来了,反正我们得到这个消息,幸福得来,幸福死了,终于这个努力没有白费。
【同期声】被征收户 朱曼丽(83岁):盼星星盼月亮,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党,感谢各界领导,感谢我们居民大家的努力。
【同期声】新嘉街道北京路社区党委书记 章玉琴:能够收购成功,真的是非常地为他们开心,我也觉得高兴。
虎头变草头 村民要改姓
【导语】盼星星盼月亮,南湖区新嘉街道嘉丝联宿舍的居民终于盼到了征收,海宁丁桥镇保胜村十几户人家也有一个愿望,就是想把他们的姓改回祖宗的姓。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登记人口信息的时候,工作人员把他们的姓都填错了,当时他们糊里糊涂,没有太在意,现在一看,根本就不对。
【配音】芦先生44岁,从小到大他都有个心事,因为他身份证上的姓是错的。不光是他,他的爸爸、他的爷爷,身份证上的姓全都是错的。现在他们身份证上的姓是草字头加一个户,但实际上,他们家老祖宗传下来的姓虽然也叫芦,但却是虎头卢。现在芦先生家里有了二宝,要上户口,他不想再将错就错了。可是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个月,姓就是改不过来。
【同期声】芦先生:一直就没给明确的答复,到底能改还是不能改。
【配音】芦先生说,其实不光是他们家,他们整个小组十几户人家都是一样的情况。他去档案馆查过原始档案。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他们小组的姓氏都还是对的,但是到了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村里工作人员在登记信息的时候,就登错了。
【同期声】芦先生:当时可能觉得身份证没那么重要,错了就错了,反正自己知道就行了。
【配音】姓是跟人一辈子的,一般还要传给自己的后代,这个错误以前不计较,不代表以后不计较。老芦81岁,一说起自己的姓,心情就不好。
【同期声】村民 老芦:祖传下来就是虎头卢,现在改掉了么,给我把祖宗都改掉了(你没想去改回来)想去改,改不回了,已经进档案了,不行了(如果可以改)马上改。
【配音】这位陆阿姨说,他们家里三代人也想改姓,分别是她老公、女儿和公公。
【同期声】村民 陆阿姨:写了草字头错了,改得回来么,最好改回来。
【配音】然后记者找到了村里,村干部说当年是确实搞错了。
【同期声】海宁市丁桥镇保胜村党总支书记 沈洁:原来这个盧,老写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改成草头的这个芦。他们组里面总共11户人家,有一部分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改回来了,一部分还是草字头的。
【配音】记者和芦先生随后找到丁桥镇政务服务中心。
【同期声】丁桥派出所户籍警员 陆梦佳:之前也让他去档案馆调了资料,但是根据他现在交过来的资料,我们是需要核查的。
【配音】户籍警员告诉记者,如果不是什么特殊原因,一个人18岁以后要改姓改名都是很难的,现在他们把申请材料交上去,但是否会批准,还要等上级的研究结果。
一线聚焦 百万养老院 为何被闲置?
【导语】秀洲区王江泾镇的一位老阿姨向我们反映,说村里改建好了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花了上百万,条件很好,可是快两年了都没人用、没有人住,这样闲着实在太可惜。这是为什么?来看今天的一线聚焦。
【一线聚焦小片头】
【手机拍摄视频一段】
【同期声】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南村村民 张女士 :虹南村养老中心没人啊,一个人都没,弄得那么好一个人都不来养老啊,空的,给国家看看的,摆摆样子的。我楼下看看。弄得那么好一个人都没,工作人员也一个都没。楼上楼下没有人的。餐厅紧闭,走不进去的。
【同期声】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南村村民 张女士:今年反正没人用,去年我来了也好像没人,场面摆得蛮好的,上面(领导)来了,看看养老院好的,养老院哪里(有人)在养老,肯定浪费的,不是浪费国家资源了。
【配音】村民苏阿姨之前在这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工,她说这里原先是村委会办公楼。2016年村委会搬走以后,改造成了养老院,2019年村里花钱重新改造装修,2020年1月正式启用。院子里有凉亭,装了健身器材。里面的变化就更大了,甚至安装了电梯,建了食堂,还建了十多个功能室,配套齐全。特别是二楼,改造成了住宿的托养室。
【同期声】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南村村民 苏阿姨:改造好后没人住(没人住,一个人都没有吗)嗯,肯定没有,住的话要出钱的,(村民)都有房子的。
【配音】记者找到了虹南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虹南村户籍人口2300多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占到近三分之一,有713人。虽然老人比较多,但二楼的托养室确实从来没有老人住过。
【同期声】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南村党总支书记 王冬冬:这一块是自愿的,如果老百姓家里出这个钱,那么可以进去的。不是说这里空着,就是我们村里不作为。农村的话,我们全部宣传过,农村老百姓只有基础养老金,一个月只有四五百块钱,那如果再让他花二三百住这个地方,他还会在家里的,他们都有房子的呀。
【配音】除了二楼床位的闲置,村干部也承认,其它功能室基本上也是没人使用。那么当初改造的时候,为什么要这样建设呢?村干部表示,这些都是上级政府要求的。
【同期声】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南村党总支书记 王冬冬:当初是因为民政里面有这么一个项目,这个也是上面财政资金补助80%,那么我们何必还要村里面花钱去投入?总的项目(花费)两百万左右。
【配音】记者从王江泾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了解到,2019年,嘉兴在农村要建设示范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王江泾镇要建设三个示范点,当时镇里考虑到虹南村有硬件基础,同时交通便利,所以把第一个示范点选在了这里。
【电话采访】秀洲区王江泾镇民政办主任 计红梅:我们这个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按照市里的标准要求来的,它必须要配备10张床位的,一般村里的(养老服务中心)不要求床位的,我们布点什么肯定要超前一点,现在(要)共同富裕嘛,(设施条件)肯定标准要稍微高一点。
【配音】镇干部表示,示范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床位数量、功能室配置上都是有明确统一标准的。可是现在几乎全部闲置了,镇领导也是预计到了。
【电话采访】秀洲区王江泾镇副镇长 张叶飞:(当时有没有想到楼上这样建起来以后,可能会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你们有没有考虑到)考虑过的。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上面制定的政策都是没问题的,但是肯定会有一个过程。
【尾口播】以后有多后?未来啥时来?不管基层的实际需求,但求完成上面的任务,这样造成的资源闲置,这算不算严重浪费?花了那么多钱,好事为什么没有办好?请关注我们明天的后续报道。
小新说防骗 “国安局警察”爱上按摩技师
【导语】阿芬是一个按摩技师,4个月前遇到了一个神秘的男人,对方自称是保护国家安全的警察,两人就谈起了恋爱。阿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依靠,没想到掉进了人家的圈套。来看今天的小新说防骗。
【配音】阿芬今年50岁出头,在一家浴室上班。今年4月,有个自称叫阿忠的男人过来按摩,在按摩过程中,阿忠悄悄告诉阿芬自己来这里的原因。
【同期声】平湖市公安局钟埭派出所警察 朱啸峰:说自己是一个暗访的人,来你们这边浴室过来调查的。
【配音】不仅如此,阿忠还主动加阿芬的微信,意思是两人都是离异单身,如果有缘也可以发展一下。阿忠跟阿芬讲,他的工作单位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就是警察。因为工作需要,平常不穿警服。大家都是过来人,一来二去很快就成了恋爱关系。今年5月,阿忠说要去杭州办大事,但是钞票没带够。
【同期声】阿芬:一会儿我到杭州去开会了,一会儿我又到北京去开会去了。
【同期声】平湖市公安局钟埭派出所警察 朱啸峰:意思是省里的领导,市里的某些领导局长一直在接触的,然后也没有多怀疑,就直接给现金,给了这个犯罪嫌疑人3万元钱。
【配音】阿芬被甜蜜包围,阿忠一次次要钱,阿芬辛辛苦苦按摩挣来的积蓄就这样一笔笔进了阿忠的口袋。
【同期声】阿芬:他说老婆,明天杭州市的一个省长,接儿媳妇要包红包,我的钱不够,他说你寄点给我。
【配音】可是,时间一长,次数一多,阿芬也察觉到了不对劲,因为阿忠只在缺钱的时候才会找她,并且联系越来越少。于是阿芬根据阿忠说的家庭住址找了过去。结果阿忠没找到,跟人一打听差点气死,因为阿忠在那一片的确很有名气。
【同期声】平湖市公安局钟埭派出所警察 朱啸峰:平常喜欢说大话,经常在外面去骗人。
【配音】阿芬失魂落魄报了警,而派出所警察马上就找到了这个“秘密警察”:施建中,平湖人,今年48岁,无业人员。
【现场】警察 与 施某:(你是做警察的是吗)谁做警察,我做什么警察,(省里领导认识过吗)啥(省里领导认识过吗)我认识什么省里领导,我在乡下(啥事情知道吗)哦,我知道了,你们说那个女的。这些是她说的,不是我说的。
【配音】一进派出所,施建中交代,他从阿芬手上骗到的7万都买了彩票,也没中什么奖。目前施建中已经被刑事拘留。
吃饭不能太匆忙 甲鱼骨头刺小肠
【导语】有个七十多岁的老汤,吃甲鱼的时候居然被甲鱼骨头卡住了,还刺穿了小肠,老汤痛得满地打滚,没想到这甲鱼死了都这么厉害。来看医生的特别提醒。
【同期声】汤师傅: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起来,只有滚到地上。
【同期声】浙江省荣军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涂期清:我一看CT,肚子可能有个异物,异物穿破了肠子。
【配音】这就是老汤肚子里异物,有一端还是尖尖的,有两三厘米那么长。老汤突然想起,两天前吃过一次清蒸甲鱼,一顿没吃完,不舍得倒掉,于是做了个甲鱼汤,难道是甲鱼骨头?
【同期声】汤师傅:我吃饭是很快的(可能也没注意到里面有什么)不注意,怎么会搞到这样子呢?
【配音】事不宜迟,医生给老汤做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果然在他小肠内找到了罪魁祸首,就是这块长2.2厘米,宽1.5厘米,两头尖尖的甲鱼骨头。
【同期声】浙江省荣军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涂期清:因为它是两头尖,中间大,两个刺分叉的,朝上,非常非常难取。
【配音】小肠壁被尖锐的骨头刺穿,引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所以把老汤痛到满地打滚。
【同期声】浙江省荣军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涂期清:有骨头的东西,特别是鱼、鸡、鹅,有骨头的东西,细嚼慢咽。
一把急方向 亏得没方向
【导语】老人跟孩子吞咽功能不大好,所以吃东西不能够着急,驾驶员开车也不能够着急。
【配音】凌晨3点多,一辆货车开到G60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方向,嘉兴步云枢纽附近时,突然失控撞护栏翻了车。车上2000多斤梭子蟹,还有鲈鱼、花鲢、泥鳅、黄鳝等水产品,全部翻在高速公路上。
【同期声】高速交警 与 驾驶员曾某:开过头了,想猛打过来是吗?(嗯)高速公路上,一路上都有标志的,出口早准备,直线禁变道,提前一公里就可以准备变过来了。
【配音】这一把方向,曾某损失巨大,不仅被罚款和扣分,撞毁的护栏要他赔偿。一地的水产品价值高达十几万,老板还要找他算账。